

春节期间,除去红红火火的过年消息,一条“汉代玉凳”在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网民凑集地引发烧议――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许多网民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现呢lv官方網!
专家也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合乎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契合当时的衣饰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显著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买家“人傻钱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之嫌。
网民热议
“汉凳”拍出天价 被嘲“作假不专业”
在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网民都在热议“汉代的凳子”。
记者考察得悉,关于这把“汉代凳子”,多家媒体曾正儿八经地报道过: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装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
据悉,它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同时它也是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
记者随后登录中嘉拍卖公司网站查询,很快找到了对于这套拍品的记载,与上述情形完整相符。
这套玉器,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存在极高的珍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网民讥笑为“作假不专业”:大家纷纭指出,按照个别的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创造凳子!
随后,记者查问了大批材料。依照通说,凳子的最初状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化为凳子,隋唐时期逐步风行。
汉代古人皆习惯席地而坐。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天壤之别。
专家质疑
汉代人席地而坐“高坐”不符礼制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拥有深刻研究,并就凳子的来源问题撰写过论文。
邵教授看过记者通过电邮发从前的什物照片后,异常确定地告诉记者,“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按照拍卖公司的阐明lv2012女王新款目錄,“汉代玉凳”为45×45×32cm。邵传授说明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法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重要的生活用具。
“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基本派不上用处。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色有关。汉代确切也有一品种似于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让人休息用的,而是用来摆货色,叫‘几’,而且是矮扁形态的。”
他告诉记者,从图片来看,这套汉代梳妆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我观摩过很多故宫的梳妆台,和有的比拟像。”他说。
南北朝时传统文化被冲击 而后才有凳子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学黄清敏则从史学角度阐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
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仪的坐姿,还构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本的礼仪轨制。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以为极其不礼貌。
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成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眼前打小呈文,让嵇康丢了命。所以,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涯中传布十分有限。
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浊世时代,胡人大举进入中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明造成激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节。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端遍及,最终呈现了凳子和椅子。
当时女性内穿开裆裤不便“高坐”
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设计师从“裤子历史”的角度诠释了汉代为何不会有凳子。
她告知记者,中国古时,裤子只有裤筒没有裤裆。汉代连裆裤从西域传入,但除士兵和劳工出于便利穿它外,上等人依然只穿“开裆裤”。
因此,固然古时裤子只穿在里面,外面都会套着“裳”,但“高坐”的话仍旧不雅观。之后跟着胡人文化的融合,隋唐时期连裆裤开始普及,椅凳这才有了“坐”的可能。
拍卖公司说法
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这套“古玉家具”到底是珍品仍是假货?记者采访到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
黄建军表示,他已经知道网民的非议,“鉴定界很凌乱,没有舵手。古玩的虚实,没人能说了算。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只能坚持缄默。没有必要跟他们争,由于争来争去也没有说理的处所。”
他还说:“确实应当对拍卖品进行鉴定。但咱们不晓得去哪儿做,不一个国家否认的鉴定机构。”
他接着说:“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障拍卖品百分之百是真的。要是买大白菜,说5毛钱一斤那就是5毛,有公认的尺度。古玩没有这个标准。实在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相似古代的折叠椅,坐面是可卷折的布。
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简介
体积化妆台127.3×81×47.8cm,坐凳体积为45×45×32cm
分量化妆台265.2斤,坐凳72.7斤
成色玉质青黄色,间有糖色成分
结构以大小玉板按照榫卯结构组合而成,玉制家具中极为少有
款式台桌由十扇围屏拼合形成,围屏梁上浮雕螭纹。坐墩面板及四处以龙凤穿花纹为主,腿足及大边浮雕螭纹。
拍卖公司评估 用材豪华,雕刻华贵雍容。结构精细,榫卯构造严丝合缝,具备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
延长采访
拍卖公司有售假“前科”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中嘉拍卖公司有拍卖“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刘先生以25余元的价格从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
拍品附有三份鉴定书,其中载明:“明嘉靖红绿彩人物梅瓶”跟“明宣德青花凤纹竹节壶”为明代器物,“清光绪粉彩十八罗汉缸”为清代晚期器物。
后刘先生通过鉴定发明拍品全体为现代或当代仿品。
刘先生起诉索赔。中嘉公司的说辞是:该公司是国度一级拍卖公司,不会为了二十多少万元讹诈谁;拍品是刘先生根据鉴定专家的鉴定证书购置的;拍品已经拍出去9个月了,不能证实刘先生请求退回的货物就是当初卖出去的。
终极法院裁决合同撤销,刘先生退还拍品,中嘉公司退还货款并抵偿鉴定费丧失24000元。
败诉后,中嘉公司就是不肯退钱。2010年11月4日,履行法官赶到当天由中嘉公司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的现场,向中嘉公司的引导发出最后通牒,对方这才给了钱。
拍卖“奇闻”连累故宫老专家
据中嘉公司副总黄建军说,中嘉拍卖公司有四位老专家做参谋,包含故宫博物院的专家。
其中一位专家叫周南泉,现年76岁。他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心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玉器类首席专家。
“周老师给它下过论断,说是汉代的lv2012官方kason新款目錄。周老与同行之间也有不合。但我们认为,周南泉对玉器的意识,远比外面的伪专家厉害。他们说的话,威望吗?”黄建军说。
春节期间,记者接洽到周南泉的儿子。对方表现,白叟已回广东老家过年,本人会向父亲代为讯问“汉代玉凳”的事。但截至发稿时,对方仍未回应。
而中嘉公司旗下的故宫老专家,看走眼是有先例的。在前述的刘先生索赔案中,鉴定证书上就签着“孙学海”和“李辉柄”的名字。
李辉柄,现年79岁,为故宫博物院研讨馆员;孙学海,现年86岁,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据媒体报道也为故宫老专家之一。
刘先生称,当时自己恰是看到了有他们签字的鉴定讲演,才决议购买这些拍品,不料受骗上当。
●业内人士说法
买主并非“人傻钱多”
或有洗钱及骗贷嫌疑
一位不愿流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显明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亿元的天价,买家并非“人傻钱多”,而是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筹备骗贷的嫌疑。在业内,是有这样的“潜规矩”的。
本报报道过的“金缕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谢根荣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后请专家作价24个亿,其目标有二――
首先是自买自卖,明面上是花巨资买了古董,暗中将所谓的“购买款”转移他处;其次是为骗贷做预备,有24亿元估价的天价古董作典质,会更容易取得银行信赖,贷款会因而轻易良多。
“这一进程不是庄家单方面就能操作的,必需和拍卖行配合,因为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和评估,给出一个无比高的估价,而后再拍出一个很高的价钱。”该人说。
文/记者付中 闫新红
实习生王晓飞